伊马替尼致全身皮疹1例

文章来源:酒渣鼻   发布时间:2017-9-18 17:38:26   点击数:
 

患者男,59岁,年11月医院,查体发现脾大,查血常规:白细胞28.8x/L。骨髓像示: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比例增高,染色体分析均可见Ph染色体。患者诊断为CML。于年1月开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mg/d,早晨顿服。年2月底开始出现四肢散在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痰痒剧烈,影响睡眠。皮疹进行性增多,逐渐发展至胸背部,并且面积扩大,表面脱屑。遂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查体:全身皮肤潮红,颜面部、头颈、躯干、四肢广泛红色、紫红色斑丘疹,局部皮疹有脱屑、结痴,双前臂有LP样皮疹,眉毛脱落,口腔豁膜糜烂,生殖器肛门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59X/L,嗜酸细胞百分比21.6%,初步诊断为伊马替尼诱发的药疹?PNP?取病理活检,结果显示:鳞状上皮角化亢进伴角化不全,伴有轻度非典型性,可见散在单个凋亡细胞,真皮浅层苔鲜样浸润,其中可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少数嗜黑细胞,结合临床符合药疹。遂停用格列卫,给予甲强龙40mg静注7天,泼尼松每天口服20mgbid,外用卤米松软膏,另予补钙、补钾,润肤治疗,两周后全身皮疹进行性好转,逐渐结痴脱屑,新生皮肤光滑。遂准许患者继续格列卫,同时口服泼尼松30mgqd,每隔4天减10mg,目前病情平稳,未再出现皮疹。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第一个并应用于临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作用于CML患者Ph染色体阳性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酪氨酸激酶而选择性抑制细胞增殖。酪氨酸激酶参与体内多种组织功能代谢,伊马替尼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无特异性,对体内所有酪氨酸激酶均有抑制作用,这也是伊马替尼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机制。目前已知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及血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水肿、浆膜腔积液、关节痛、肌痉挛、皮疹、肝功能损伤等,皮疹一般比较轻微,以躯干、前臂的细小斑丘疹为主。大多数患者能够很好的耐受。

本例病例患者皮损面积较大,伴有口腔私膜损害,同时双臂有扁平苔鲜样皮疹,实属罕见。需要跟副肿瘤性天胞疮鉴别:副肿瘤性天胞疮伴发与恶性肿瘤,有口腔勃膜的损害。严重皮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和外用糖皮质激素。同时患者多停用伊马替尼,待皮疹控制后在恢复使用。如果复用药物后再出现皮疹,则将伊马替尼减至最小剂量维持或者停药。也有病例报道未停用伊马替尼,亦可取得良好效果。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鍝棿鐧界櫆椋庡尰闄㈠ソ
鍖椾含涓€鑸€ф不鐤楃櫧鐧滈澶ф澶氬皯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xfchina.com/xgyy/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