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痤疮,1周见效,2周全消,秘诀是

文章来源:酒渣鼻   发布时间:2019-4-20 19:02:45   点击数:
 

编辑:小药童

写于秋雨来袭的北京

本文肖相如老师从一则验案出发,不仅讲了痤疮的中医治法,也是在教你如何用中医思维看病

文末的谆谆教诲,简洁有力,肖老师在很多场合强调过,小药童也收到很多学员的感谢,说按照肖老师的教导,疗效提升显著

肖老师的良苦用心,万望诸君明白、珍惜、重视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4分钟

如何用「中医思维」治疗痤疮?

作者/肖相如

—1—

病例分享

我的一位学生毕业后分配到皮肤科工作,可是自己脸上的痤疮此起彼伏,惨不忍睹,怎么治也治不好,就凭这张痤疮脸在皮肤科混实在尴尬,就回学校来找我,要我给她治疗。

处方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

生山药30克炙甘草6克

麻黄6克薄荷10克

郁金15克蒲公英30克

银花30克

7剂,每天1剂水煎取毫升,分3次温服。

1周后复诊,痤疮明显减轻减少,原方再服1周,痤疮消失,改用竹叶石膏汤加薄荷服2周善后。

处方 

竹叶10克生石膏15克西洋参6克

麦冬10克清半夏10克薄荷10克

生山药15克炙甘草6克

—2—

“痤疮”的病因和机理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3—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素问·生气通天论》谓:“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皶,即面部生长的粉刺,一说为酒渣鼻。

痤,为内有蓄脓的小疖,即为疮疖,一说为痤疮,即粉刺日久积脓增大者。

粉刺的形成是因为劳动汗出被风吹,寒邪郁闭汗孔致汗出不畅。久郁热盛,腐败气血,则成痤疮。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女子七岁,肾气盛……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阳明经脉分布在人身的前面,面部为阳明经所过,女子五七,即35岁时,阳明脉开始衰减,实即胃气开始虚衰,面部失去胃气的滋养而变得憔悴。

这说明面部的疾病和阳明相关。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这条原文虽然是三阳合病,其实质是阳明病胃热炽盛,充斥内外。其中的“口不仁面垢”,是胃热炽盛,循经上灼。

面垢,即面部如蒙污垢、油垢,和痤疮病人的面部油腻相似。

综合《内经》和《伤寒论》的理论,痤疮的主要病机是阳明胃热炽盛,循经而上熏灼于面,诱因是劳汗当风,寒邪郁闭汗孔,加重因素是“郁”久气血腐败。

“郁”包括了寒郁、热郁、气血郁,在痤疮的发病过程中,“郁”的病机很重要。

—4—

处方回顾

针对阳明胃热炽盛,主方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胃热炽盛的白虎汤,胃热清,不再熏灼于面,则导致痤疮的根本原因去除;

加少量麻黄,针对的是“寒薄”的诱因,解除寒郁;

加薄荷、郁金,针对的是“郁”的加重因素,薄荷以解除热郁,郁金以解除气血郁;

加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针对的是热毒炽盛的表现;

同时脸部也属于皮肤,也是肺所主的部位,因为肺合皮毛,薄荷、银花、蒲公英,也有清肺热的功效。

若有便秘,可以加生大黄,就是承气汤意。

—5—

中医思维来自于经典

中医的思维来自于经典,经典是中医的根本,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经典的原因所在。

经典不仅要背会,而且要理解,还要用来指导临床。

你的方是在经典指导下,用中医思维开出来的吗?

正所谓,腹有“经典”气自华啊!

特惠最后3天!

《伤寒论精修班》原价元

团购只要元

赶紧扫码报名咨询吧▼

推荐阅读?

中医必背!

《伤寒论》主之条文都在这,快收藏

黄连阿胶汤的运用标准是什么?

惊叹!这样的干货,不是汇通中西医

的高手,还真讲不出!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伤寒论精修班》肖相如

愿你做一名“气自华”的医者!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用哪些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xfchina.com/xgyy/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