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实用技术总结收藏

文章来源:酒渣鼻   发布时间:2018-1-31 22:42:26   点击数:
 刺络血技术的临证应用

刺络血具有简、便、廉、效的特色,阳实火热,风毒之邪,气结血瘀和一切壅闭有余的实证,大都宜于刺血,每每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01中风闭证

凡中风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固,口禁不开,颜面发赤,气息粗促,痰涎壅塞,二便不通。

舌苔黄腻而燥。

脉弦数而劲。

启闭开窍,平肝熄风。

百会、人中、十二井、十宣、合谷、太冲急刺出血。

如现红点,刺委中、泽曲出血。

亦可急刺五心穴,即百会、劳宫、涌泉,亦具强心醒脑之良好作用。

2肝风(高血压)

凡患有高血压病而见有头晕,头痛,耳鸣或头部发热、颜面发赤、眼睑瞤动、指端麻木,少寐,心悸,焦急烦怒。

舌质红,口苦苔黄。

脉弦数而有力。

清热平肝,潜阳熄风。

百会、攒竹、太阳、足窍阴、至阴、大敦、厉兑、隐白、十宣、涌泉、头维、风池、太冲、太溪刺血或粗针强刺。

3中暑

为烈日之下或高温车间劳作,感受暑热炎蒸所得,其症头昏头痛,面赤身大热,大汗出,气粗,口渴引饮,唇干舌燥,胸腕烦闷,甚则昏仆不省人事,或有抽筋。

脉多洪大而数。

清泻暑热,醒神开窍。

百会、人中、委中、神门、十二井、十宣急刺出血,以达泻热清神之效。

4急性吐泻

由于暴饮暴食,或进生冷腐败不洁之物,清浊相干,乱于肠胃而成本病。其状发病急骤,上吐下泻无度,腹中绞痛,腕闷心烦,头痛发烧,口渴尿赤,吐下之物酸腐气味,或有抽筋。

苔黄腻。

脉濡数。

清热化湿,调中降逆。

十宣、委中、曲泽、内庭、金津、玉液、海泉急刺出血。

足三里、中腕、内关、承山强刺。

5时行感冒

凡温邪外束,起病迅速,老幼相似,突发高热,鼻塞流涕,头身俱痛,骨节烦疼,咽喉肿痛,口渴引饮,身热无汗,大便干燥,伴有咳嗽。

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而数。

解表发汗,宣肺清热。

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少商、商阳、老商、中商、中冲、攒竹、太阳、十宣等急刺出血,以发汗解表泻热。

6小儿急惊风

凡属小儿急惊风,多见壮热神昏,两目上窜,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惊恐不安,痰涎壅盛,面色青紫,甚则二便失禁。

苔薄黄。

脉数,指纹紫暗。

清热开窍,熄风解痉。

百会、人中、十二井、十宣、印堂、涌泉、大椎、合谷、太冲、身柱、筋缩、曲池、阳陵泉,急刺出血或浅刺疾出不针。

7急性黄疽

皮肤、面目俱黄,发热口渴,小便短少而赤,大便秘结,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中烦闷,甚则壮热神昏,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斑疹。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

脉象弦滑而数。

清热退疽,解毒凉血。

大椎、至阳、腕骨、肝俞、胆俞、中冲、十宣、太冲、阳陵泉,浅刺不留针,或急刺出血。

8疟疾

凡温邪所致之疟疾,往来寒热,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骨节烦疼,头痛剧烈,面赤唇红,口渴引饮,便结尿黄,气息急促,口苦恶心。

舌红苔黄。

脉象弦数。

清热解表,透达疟邪。

大椎、陶道、至阳、关冲、中冲、后溪、间使、崇骨、十宣急刺出血,或点刺出血,拔罐以泻热退疟。

9急性热病

凡一切急性热病,高热头痛,口苦烦渴,面目赤肿,气粗口臭,神昏谵语,发狂,昏迷不省人事,甚则咽喉肿烂,肌肤出现痧疹斑疹,便秘尿赤者。

唇焦舌黑。

脉滑数洪大。

如温疫、温毒、风温、湿温、暑温热痢、大头温、虾蟆温等均宜刺之。

清热泻火,凉血败毒,醒脑开窍。

百会、攒竹、太阳、耳尖、人中、大椎、四关、老商、十二井、十宣、尺泽、委中,速刺出血,还须用大椎至长强每节间宜刺之,效果更佳。

10癫狂病

本病俗称武痴,其症狂躁刚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不避水火,不知秽洁,日夜躁扰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滑数浮大。

此因痰火结聚,蒙蔽心窍,或因伤寒阳明热邪所致。

豁痰开窍,安神宁心。

人中、百会、涌泉、大椎、身柱、关冲、期门、神道、心俞、神门、内关、三阴交、劳宫、中冲,宜重刺或刺血。

“百会能治心疾”——《资生经》

百会为百脉一宗悉至其会之穴,以百会为主穴中之主穴。

孙思邈十三要穴宜重刺或刺血,亦有良好的作用。

11跌仆闪挫

凡跌仆凝蹴闪歪,以致气血凝滞,局部疼痛肿胀,肌肤青紫,关节屈伸不利,致使气滞血瘀,筋脉络脉受阻而成本病。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以痛为输,天应穴散刺出血加拔火罐。

胁痛加刺肝俞、阳陵泉。

脊痛加刺人中、后溪、膏育。

腰痛加刺肾俞、肾脊委中、尺泽刺血。

12小儿疮疾

因停食蓄乳,久则成疮,腹部胀大,青筋暴露,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烦躁不安,大便稀搪腥臭或秘结,小便黄浊。

舌苔浊腻。

脉象濡数而细,指纹淡紫。

消疳理脾,化湿驱虫。

四缝穴刺出黄白色粘液,足三里、公孙、脾俞、中腕、百虫窝急刺之。

13暴发火眼

目睛红丝缕缕,赤肿热痛,羞明沙涩,头昏脑胀,眼生黯障,心烦热渴,鼻燥唇干,小便黄赤。

舌苔黄而燥。

脉象浮数。

此系风热相搏,血热上冲于目所致。

祛风泻热,消肿止痛。

睛明、攒竹、鱼际、上星、耳尖、太阳、大敦、厉兑、足窍阴、内迎香、目窗、丝竹空、瞳子谬、大陵、肝俞刺之出血。

两肩胛内缘红点挑刺之。

耳后静脉刺血有良好效果。

14疔疮

本病多发于头面四肢,初起如粟粒状,呈现紫黑色,或如水泡,坚硬如钉,皮肤焮肿灼热,或疼痛痒麻,恶寒发热,如疔毒内陷,则见神识不清,躁烦眩晕,恶心呕吐,如发于四肢,则红丝上窜,称为红丝疔。

清热解毒,散瘀消脓。

身柱、灵台、合谷、委中急刺之。

按疗疮所在部位有关经脉,循经取穴,如生于大肠经部位取商阳、曲池等;生于胆经部位取阳陵泉、足窍阴等。

如有红丝从四肢向躯干发展者,则从止点刺到起点,寸寸刺出恶血,并挑破初起疮头以泻毒邪。

如高热神昏,此为毒邪内陷走黄,宜开窍护心,加刺人中、十二井出血,少海、神门急刺之。

背部红点挑刺法亦有良效。

15喉病

凡喉痹、喉蛾、喉风等症、刺血均效。

喉蛾生于咽喉一侧或两侧,状如蚕蛾,红肿疼痛。

喉痹生于喉里,肿塞痹痛,水浆难入,吞咽困难。

喉风发于喉间,咽喉焮肿而痛甚则肿闭,痰涎壅滞,呼吸不利。

以上三症,均系肺胃积热,风火上扰所致,大抵喉症宜针刺血,最为上策。

清利咽喉,消肿止瘾。

少商、商阳、鱼际、太溪、照海、金津、玉液、天容、少泽、合谷、关冲、中冲、少冲、尺泽、足窍阴、涌泉急刺出血,喉部红肿处刺血亦有良效。

16口腔糜烂

凡口腔颊部舌边上鳄等处,发生白色溃破糜烂,红肿疼痛发热,流涎粘稠腥腐口臭,拒食,精神躁扰,大便干燥,小便短黄,五心烦热,牙齿则中痛。

舌尖红赤,苔黄口渴。

脉数。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少商、鱼际、商阳、地仓、颊车、合谷、内庭、隐白、公孙、承浆、金津、玉液、海泉、厉兑、廉泉急刺之或刺出血。

17舌病

凡木舌、重舌、舌强、舌卷、舌风、舌疮、舌无津液,如此之症,舌质深红,舌苔干燥或流涎腐臭,五心烦热,不思饮食,小便短赤等热象,宜急刺之出血。

清热凉血,泻心脾之火。

关冲、曲泽、中冲、少冲、廉泉、人中、尺泽、海泉、少商、金津、玉液、照海、少府、劳宫、涌泉急刺之或刺出血。

18鼻病

凡是酒渣鼻、鼻塞、鼻渊、鼻血、鼻痔等证宜刺之。其症出现不闻香臭,鼻涕浓浊,前额头痛,鼻准丘疹凸起发赤,或肺胃热郁上熏清窍而成鼻衄者,均宜刺之。

清热泻火,宣通鼻窍。

素谬、内迎香、外迎香、少商、商阳、列缺、合谷、禾谬、上星、前顶、大迎、曲池,急刺出血。

酒渣鼻局部皮肤扣刺出血,鼻衄加刺涌泉及后发际亦有良效。

19发际疮

由于风热湿邪上壅督脉足太阳、少阳三经,好发于后项发际,疮疖状如粟粒,大小不等,肿胀硬结,顶白根赤,起伏较快,痛痒俱作,搔后溢出黄色粘液。

舌苔白腻。

脉滑数。

此乃气血拥壅滞而成。

清热解毒,疏风利湿。

大椎、灵台、曲池、合谷、风池、天柱、大椎旁五分、陶道、委中、尺泽刺出血。

亦可挑刺背部红点令其出血,局部周围皮肤点刺出血以达决其壅滞之目的。

20厉疯

本病凡邪气与卫气相搏,致脉络壅塞不利,若风邪壅聚,则肌肤肿胀而为块垒结节,若脉道闭阻,营卫不行,则皮肤麻木不仁,风寒之邪郁久化热,则化血腐肉而皮肤为之溃烂,甚则鼻柱败坏,指趾眉毛脱落。

泻热解毒,和血调营。

皮肤肿块处刺血,使恶血渐去,经气自通,或以梅花针散刺出血,使毒血溢去。

21丹毒

本病起于突然,皮肤鲜红一片,色如丹涂脂染,皮肤稍高于正常,边界分明,局部灼热,焮红肿胀,迅速扩大,发无定处,伴有烦渴身热,便秘溲赤等现象。

舌苔黄腻。

脉象洪数。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局部三棱针散刺出其恶血,以泻其毒,即“病在血者调之血”,“宛陈则除之”,“血实宜决之”之义亦可曲池、合谷、曲泽、大椎、委中,刺血以泻其阳热。

22肢端麻木

凡四肢肘膝以下手足指趾或某一局部失却知觉,麻木不知痛痒,或如绳索捆缚初解之状。

此为风痰湿邪死血入于脉络,阻碍营卫之气流行而成,亦有久居湿地,汗出入水,湿邪浸渍,致使机体麻木重着而致本病。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合谷、太冲、四缝穴、八风、八邪、外关、阳陵泉、十宣、十二井刺血通络,局部麻木者,皮肤针散刺出血,加拔火罐其效亦佳,气虚者忌刺。

23实证哮喘

实喘为呼吸急促,胸隔烦满,气粗气短,甚则张口抬肩,呼多吸少,口吐痰涎,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口渴引饮,面赤小便黄。

舌红苔黄。

脉浮数有力。

清热发汗定喘。

十宣、委中、尺泽刺血、擅中、天突、太渊急刺之,人中、少商、商阳刺血,大椎、定喘刺血拔罐。

24顽癣

本病系慢性搔痒性皮肤病,初起皮肤发痒,搔后出现圆形或淡红色丘疹融合成片,皮厚坚硬粗糙,时有脱屑,阵阵奇痒,入夜更甚,搔不觉痛而溢出血水,因情绪波动而加重,常缠绵难愈。

此为风湿热邪蕴阻肌肤,营血不足,肌肤失养而成。

散风止痒,养血润燥。

曲池、血海、合谷、神门、三阴交、风市、内关,急刺之,局部皮肤针密刺出血加用火棉灸。亦可局部散刺出血加拔火罐。

发于肘、腘窝者加尺泽、委中刺血泻热止痒。

发于掌中者加刺少府、劳宫以清热滋燥,耳后静脉刺血,亦有良效。

邀请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1.扫描(长按)下方群主







































祛白专家癜风会诊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xfchina.com/bqzd/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