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痘痘不再怕,耳穴疗法来帮忙

文章来源:酒渣鼻   发布时间:2021-8-12 10:56:49   点击数: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等,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出油较多的部位,如面部、前胸、后背。据临床统计,80%-90%的青少年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

痤疮具有损容性,尤其是重型痤疮,对患者容貌有较大影响、使人自卑,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就业选择。

医院针灸科的李芳莉医生以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的疗法,治疗寻常痤疮,取得良好成效。今天,耳小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疗法,赶紧收藏起来学习吧!

一、临床资料

1、纳入标准:

(1)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

(2)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3)损害为散在性黑色粉刺、丘疹、脓疱等,呈对称分布;

(4)粉刺加以挤压可见有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5)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有疼痛及触痛。

2、排除标准

治疗前一个月内已经受过对寻常痤疮有影响的药物如抗生素、性激素、皮质类固醇、维A酸等治疗的患者除外。

3、分级标准

采用改良的Samueson9度分级法进行病情分级。

l1度:少量粉刺(25个);

l2度:中量粉刺(25-50个);

l3度:粉刺伴少量炎性丘疹(25个);

l4度:粉刺伴少量脓疱与炎性丘疹(25个);

l5度:大量粉刺(50个)伴少量丘疹、脓疱25个);

l6度:中量脓疱与炎性丘疹(25-50个)

l7度:大量脓疱与炎性丘疹(50个)

l8度:炎性结节肿伴少量丘疹、脓疱(25个);

l9度:炎性结节囊肿大量丘疹脓疱(50个)。

4、分型标准

①肺经风热型:颜面部以散在的红色丘疹为主,有脓疱,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②脾胃湿热型: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损有丘疱疹、脓疤、结节,便秘,舌质红,若黄腻,脉濡或滑数;

③冲任不调型: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月经不调和痛经,舌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5、一般资料

共收治寻常痤疮患者例,全医院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例患者分成三组。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组(以下简称围刺耳穴贴压组)例,耳穴贴压组60例,罗红霉素组60例。此三组做疗效比较。并从三组中抽取性别、年龄、临床类型、病情程度(46度)大致相同的女性患者各20例,检查其治疗前后的皮脂溢出率及血清睾酮水平。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

最小

最大

最短

最长

围刺耳穴组

11

(5.5)

(94.5)

13

37

14天

15年

耳压组

60

2

(3.3)

58

(98.7)

14

35

7天

13年

罗红霉素组

60

2

(3.3)

58

(98.7)

14

33

14天

14年

表一性别年龄及病程

组别

例数

分型

分度

肺经风热型

脾胃湿热型

冲任不调型

1-3度

4-6度

7-9度

围刺耳穴组

49

(24.5)

53

(26.5)

98

(49.0)

31

(15.5)

(58.0)

53

(26.5)

耳压组

60

12

(20.0)

19

(31.7)

29

(48.3)

11

(18.3)

37

(61.7)

12

(20.0)

罗红霉素组

60

14

(23.3)

21

(35.0)

25

(41.7)

13

(21.7)

40

(66.7)

7

(11.6)

表二三组分型及程度(例/%)

二、治疗方法

1、围刺耳穴组

l围刺法:

局部常规消毒,采用直径0.28mm,长度20mm的毫针在面部皮损局部行多针国刺,针与针间距保持5cm左右,针刺毫针数以将病灶包围为宜。不施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l耳穴贴压法:

选穴主穴:内分泌、肺、交感、面類;配穴:胃、肠、神门、内生殖器;主穴均取,配穴随症选12个。

用酒精棉球在耳郭部脱脂,用0.5cmx0.5cm大小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穴部。1次选1侧,3天换另一侧。嘱患者每日按压2次,每次按压35分钟。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2、耳穴贴压组:

采用耳穴贴压法,具体方法同治疗组之耳穴贴压法。

3、罗红霉素组:

口服罗红霉素片每日2次,每次0.15克,6日为一疗程。

注:三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粉刺清除处理。

1、疗效标准

l显效:病情下降3级以上;3级以下者粉刺数下降90%以上者;

l良效:病情下降2级以上;3级以下者下降70%以上者;

l有效:病情下降1级;3级以下者下降50%以上者;

l无效:病情等级无变化;

l恶化:病情上升1-2级。

2、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良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围刺耳穴组

31

5

3

0

98.5%

耳压组

60

11

21

16

9

2

80.0%

罗红霉素组

60

12

23

14

9

2

81.6%

表三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良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肺经风热型

49

39

6

3

1

0

脾胃湿热型

53

42

6

3

2

0

冲任不调型

98

80

10

8

0

0

表四围刺耳贴组分型疗效

3、不良成应:

围刺耳穴贴压疗法例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耳穴贴压组60例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口服罗红霉素组60例患者有16例出现胃肠不适。

三、总结

寻常痤疮,祖国医学称为“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由肺热所引起颜面、胸背部皮肤,发疹如刺,挤压后可见头部呈现黑色,体部呈黄色透明状粉汁,故称之为肺风粉刺。

中医古籍对本病多有描述,如《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医宗金鉴》论述较详,如“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

故,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胃、气血密切相关。素体血分热盛,阴阳失衡是其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本病的发生或因外感、风热之邪容于肺经,与血热相搏,气血郁滞于体表脉络而发;或因饮食不节,偏嗜肥甘辛辣,日久脾胃湿热,循经上雍胸面而成;或冲任不调、经血不畅,气血郁滞外发于皮肤。故治以疏风清热、调摄冲任、疏通气血为原则。

头为诸阳之会,热毒溢散皮部而发疹,旧热之邪,犯卫表而郁于络脉,发疹于外。《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足三阳经、阳维、阳跷脉均循于耳周围,刺激耳部穴位,可调整相应经脉、脏腑的功能,治疗疾病,此为治本。耳穴贴压法操作简单,易于为患者接受。

耳穴贴压法主穴内分泌调整体内激素水平、面颊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疾患、交感抑制皮脂腺分泌,防止新生痤疮、肺主皮毛,取其能双向调节肺系功能以利皮毛

。配穴:便秘者加“大肠”以清热通便;睡眠差者配“神门”以养心安神;皮脂盛者加“脾”以利湿降浊;月经不调者刺激“内生殖器”调理冲任。

肺风粉刺临床特征为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此为血热凝滞经络,淤阻肌肤而发病。皮肤在经络分类中属皮部,在皮肤患部浅刺,直达病所,既可疏风清热,又可通过对皮部的刺激疏通经络,宣通局部气血此为治标。因此,围刺与耳穴贴压结合,标本兼治,共达治疗肺风粉刺,提高疗效的目的。

从应用前景来看,寻常痤疮发病率高,并且发病人群集中于青年,他们正处于注重个人仪表的年龄,而讲求生活质量的现代人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治疗寻常痤疮的方法治疗欠佳,对于控制复发更是无能为力。国刺结合耳贴疗法作

为一种非药物治疗,将局部治疔(围刺)与整体治疗(耳贴)相结合,其疗效好、复发率低、无任何不良作用,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xfchina.com/jbtx/1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