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将军膏方”传统炮制技艺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埋藏着的,一个传承百年的中医瑰宝。“土将军”家族主要以武术、易医同源传承特色响誉四方,在当地享有“丰城五把拳,隔河土将军”美誉。
作者本次对“土将军膏方”第六代传承人余红岗关于技艺与文化传承发展等做采访了解,切身体会到了“草根明星”的成长之路。
易道佑康董事长许松勤(左一)与余红岗(左二)合影
————炮制技艺历经余年未断层“药材好,药才好”
膏药,又称“薄贴”,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由于近代汤药的迅猛发展,黑膏药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特别在现代工艺的橡胶膏出现后,医院中绝迹,只有少数流传在民间。
余红岗介绍说,“土将军”易医世家历史渊源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传承于当代,仅从明清考证,草根于民间,就达年的传承历史。由于岁月的洗礼,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土将军”中医世家用医术治病救人的故事,被誉为“清代名医伤科世家”。
“仅从‘土将军膏方’炮制技艺,自己可以讲清楚的就历经余年从未断层,炮制用药遵循‘采天地之灵气,集草木之精华’于不同时节采集草木的不同部位,‘药材好,药才好’,通过道地药材和传统炮制的结合,将藏红花、三七、人参等39味植物,经过18道古法炮制工艺,即采、挑、筛、磨、配、浸、调、压、提、净、下、定、热、冷、晾、藏、检、装等,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余红岗介绍说。
当地人亲切的称余红岗、余斯青兄弟俩为“活态传承不可多得的伤科世家熊猫宝宝”。经过“土将军膏方”创始人及历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第六代传承人余红岗、余斯青兄弟俩在继承先人智慧及匠心炮制技艺基础上,用良心制好药,经常深入山区采挖户外野生药材,结合当代人“简便、易携”的使用需求,炮制了“土将军膏药”、“土将军草本抑菌液”等系列产品,满足有疼痛症状患者的需求,可达到很好的抑菌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
“我经常带着徒弟们和爱心志愿者将‘土将军’产品带进社区、乡村,让更多百姓体验到中国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还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带徒弟们走进军营、敬老院等地开展爱心公益活动。为了传播中医药文化,还经常深入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让中医文化从中小学生开始,扎根在心田”,余红岗说。
“土将军”“非遗”文化进景德镇部队军营
————成为“非遗”“草根明星”对这些事儿仍念念不忘
年,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传承了年的“土将军膏方”炮制技艺作为中医瑰宝被列为第六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
由于“土将军”产品使用者有口皆碑,口口相传,加之传承人一直致力于爱心公益活动,曾被全国教育新闻联播、央视频、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江西广播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做广泛的报道。
余红岗表示“感谢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良好政策,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在‘土将军’申报‘非遗’过程中做相关资料采集和佐证,让代代传承的老祖宗中医理念精髓很好的传承了下去。感谢媒体朋友对‘土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