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酒渣鼻 >> 疾病危害>> >> 每日一味中药黄连

每日一味中药黄连

文章来源:酒渣鼻   发布时间:2021-10-28 16:40:09   点击数: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762.html

「集解」《别录》曰∶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弘景曰∶巫阳在建平。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用之当布裹去毛,令如连珠。保升曰∶苗似茶,丛生,一茎生三叶,高尺许,凌冬不凋,花黄色。江左者,节高若连珠;蜀都者,节下不连珠。今秦地及杭州、柳州者佳。颂曰∶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施、黔者次之,东阳、歙州、处州者又次之。苗高一尺以来,叶似甘菊,四月开花黄色,六月结实似芹子,色亦黄。江左者,根若连珠,其苗经冬不凋,叶如小雉尾草,正月开花作细穗,淡白微黄色。六、七月根紧,始堪采。恭曰∶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澧州者更胜。时珍曰∶黄连,汉末李当之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唐时以澧州者为胜。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本品大苦大寒,清泄燥湿,药力颇强,主入心、胃经,兼入肝与大肠,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2)热病高热、烦燥、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3)肝火狠胃呕吐吞酸。

(4)血热妄行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

黄连配木香: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辛苦性温,功能理肠胃气滞而止痛。两药相合,既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湿疏肝下气。两药相合,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半夏、瓜蒌: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半夏辛苦而温,功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瓜蒌甘寒,功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三药相合,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原虫、抗炎、抗过敏、促进免疫功能、抗肿瘤、正性肌力、负性心率、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降血压、抑制胃肠平滑肌、抗溃疡、利胆、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中枢等作用。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抗阿米巴作用

5、抗炎、抗腹泻作用

6、对心血管作用

7、解热作用

8、降血糖作用

9、降血脂作用

10、抗氧化作用

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2、抗溃疡作用

适合人群

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药用禁忌

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干姜半夏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亳州鑫绿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xfchina.com/jbwh/12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