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安全用药问题日益受到 禁忌:
酮替芬:3岁以下儿童使用本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氯苯那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国内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国外2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
原因:
第一代抗组胺药是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易透过血脑屏障,从而抑制中枢、并有抗胆碱能及微弱的局部麻醉作用,不良反应为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亢进等。
现有证据表明这些药物还可能导致矛盾的中枢兴奋,烦躁不安,失眠或癫痫发作等,过量时还可引起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
虽然第一代抗组胺药用于“使儿童平静下来”,并使他们睡得更好。但是,现已经证明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和异丙嗪可以显著扰乱睡眠结构,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时相增加延迟发作,缩短睡眠和整体睡眠。
2)异丙嗪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还可能引起小儿肾功能不全;患急性病或脱水的小儿,注射本药后易发生肌张力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儿童单次口服本药75~mg,可发生过度兴奋、易激动或噩梦等异常反应。
3)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禁忌:12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
原因:偶可引起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医院已弃用该药。
4)氮卓斯汀
禁忌:
口服给药:12岁以下儿童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
滴眼液: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
鼻喷剂:不推荐5岁以下儿童使用。
原因:氮卓斯汀除抗组胺作用,还有抗炎、平喘及抗过敏作用。氮卓斯汀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引起嗜睡、头晕、口干、多梦、咳嗽、腹痛、恶心、乏力、鼻痛等。对使用本品易产生嗜睡、眩晕的患者,用药后不宜进行驾驶车辆。
②抗微生物药物
1)驱虫类药物
阿苯达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儿童禁用左旋咪唑。
原因:
2岁以下的儿童接触虫卵的机会要少,一般不需要服用驱虫药;两岁以内的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会伤害幼儿的肝肾;
哌嗪、噻嘧啶: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具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
阿苯达唑,左旋咪唑:均可导致脑炎综合征、急性脱髓鞘脑炎、迟发性脑病。其中,阿苯达唑的脑炎样反应发生率较低;左旋咪唑发生率较高(临床已极少使用)。
2)喹诺酮类药物
常用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禁忌: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不宜使用。
原因: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骨关节病变,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
3)氨基糖苷类药物
常用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
禁忌:不推荐新生儿、早产儿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药品说明书);新生儿禁用注射用大观霉素(本品的稀释液中含0.9%的苯甲醇,可能引起新生儿产生致命性喘息综合征);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卫生部)。
原因:氨基糖苷类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衰竭,在儿科中应慎用,尤其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肾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使本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易在体内积蓄而产生毒性反应。
4)其它抗菌药物
a.磺胺类
禁忌:2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
原因: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
b.氯霉素
禁忌:新生儿、早产儿禁用氯霉素,包括眼用制剂、搽剂和滴耳液。
原因:新生儿肝脏酶系统未发育成熟,肾脏排泄功能又差,药物自肾排泄较成人缓慢,故氯霉素应用于新生儿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故新生儿不宜应用本品,有指征必须应用本品时应在监测血药浓度条件下使用。
c.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禁忌:新生儿禁用。
原因:新生儿酶系尚未发育完全,易诱发溶血性贫血,尤其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
d.替硝唑、奥硝唑
禁忌:替硝唑口服:仅限3岁以上儿童治疗肠道阿米巴病;替硝唑注射剂:12岁以下儿童禁用;奥硝唑注射剂:建议3岁以下儿童不用。
原因:治疗厌氧菌感染及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另外,硝基咪唑类均可能引起癫痫发作和周围神经病变。
e.四环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禁忌:8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
5)其他
头孢呋辛酯:药品不可嚼碎服用,5岁以下不宜用
头孢孟多: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丙烯:小于6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哌酮: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
头孢克肟:小于6月婴儿慎用
头孢泊肟酯: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未确立
头孢吡肟: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及疗效未确定
美罗培南:小于3月暂不推荐使用
乙酰螺旋霉素:小于6月安全性尚不清楚
克拉霉素:小于6月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阿奇霉素:6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小于16岁儿童静脉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新增加)
多粘菌素B:不推荐小于2岁小儿使用
克林霉素:小于1月新生儿不宜应用,(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为4岁以下慎用)
去甲万古霉素:新生儿禁用
利福平:不用于新生儿,少用于3个月内婴儿
酮康唑:2岁以下不宜使用,2岁以上慎用
氟康唑:6月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确定
氟胞嘧啶:儿科用药安全性尚不清楚
金刚烷胺:不宜用于1岁以下婴儿
阿昔洛韦:2岁以下小儿用药剂量未确定
扎那米韦:小于7岁用药安全性不详
③激素类药物
禁忌:正在患水痘的小儿更要禁用。
原因:这类药物会遮盖炎症症状,还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雄激素如甲睾酮、丙酸睾酮等长期应用会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④营养用药
脂肪乳注射液: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高胆红素血症或肺动脉高压者慎用
维生素A(视黄醇醋酸酯)(可能是大剂量的)婴幼儿对大量或超量维生素较A敏感,应谨慎使用
⑤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1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⑥免疫增强剂
匹多莫德: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⑦皮肤科用药
儿童尤其婴幼儿的皮肤黏膜面积相对成人大,皮肤角质层薄,黏膜娇嫩,因此药物经皮肤吸收较成人迅速广泛,尤其在皮肤有炎症或破损时,吸收更多,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需警惕。局部外用药时,除遵循一般外用药原则,儿童用药还需注意:①局部外用药面积不宜过大。如硼酸,一般小面积湿敷毒性不大,如湿敷面积过大,则可通过创面吸收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循环衰竭、休克或死亡。②外用药浓度应比成人低,儿童皮肤比成人薄嫩,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故药物吸收较成人为多。外用药浓度如接近成人浓度易引起红斑、烧灼感、疼痛等局部刺激反应。如维A酸类外用药,浓度不宜过高,一般小于0.03%为宜。治疗疥疮时儿童宜用5%浓度硫磺软膏,成人则用l0%硫磺软膏。③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外用药,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如水杨酸、碘酒等,以免皮肤发生水疱、脱皮或腐蚀。如必须使用,应从低浓度开始,出现刺激症状需立即停药。④注意外用药的使用安全,需防止患儿用手揉入眼中或吃入口中。
磺胺嘧啶银:2月以下婴儿禁用
卤米松:2岁以下儿童慎用
樟脑:婴幼儿禁用
他克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吡美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⑧中药
1)雷公藤、昆明山海棠
禁忌:儿童禁用。
原因: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甲素等,有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对性腺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少年及生育年龄有孕育要求者不宜使用。
2)鹿茸片、固肾补气散
禁忌:儿童禁用
原因:鹿茸具有激素样作用,可能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儿童禁用。
3)化风丹、磁朱丸
禁忌:儿童禁用
原因:含有朱砂(主含硫化汞)等毒性药材,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容易发生中毒。
4)苦楝皮、使君子
禁忌:苦楝皮临床已极少用于驱虫;使君子婴幼儿应慎用。
原因:苦楝皮:有毒成分为川楝素和异川楝素。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全身麻木、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神志恍惚、狂躁或痿靡、震颤或惊厥,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使君子: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可引起实验动物癫痫大发作,其引起的脑损伤与动物年龄、给药剂量有关。
友情提示:
祛瘀散结胶囊中含有苦楝皮;
肥儿丸、肥儿宝颗粒、康儿灵颗粒、小儿消积驱虫散、健身消导颗粒、醒脾开胃颗粒中含有使君子。
中药也有副作用,不要傻傻的认为是中药就安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