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卫生官员称,该州出现一起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的病例,俗称“食脑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据称该病的致死率达到97%,如此恐怖的寄生虫到底是何方神圣?
食脑虫你听说过吗?
没听过的话,作为背景知识请允许小编科普一下。
食脑虫,虫如其名。
经常出现在温度比较高的河水中,当人们夏天在河里游泳时,一般中招的几率比较大。
中招以后,食脑虫会顺着鼻子一直钻到大脑...
当食脑虫到达大脑时,会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简称PAM,
直接导致人癫痫、头痛、性格变化和思维混乱。
大多数患有PAM的人医治无效,而且,不幸的是三分之二的患者都是健康儿童...
食脑虫还有个学名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也有人把它称为变形虫。
对于人类来说,这种虫子有多恐怖?
一旦确诊被食脑虫入侵引发感染,死亡率超过97%: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自从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这种食脑虫以来,美国名已知确诊病例,其中只有4人幸免于难...
那么,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是怎样一步步吃掉大脑,并致人于死地的呢?
命丧“食脑虫”的麦克·莱利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和热的环境中。
一般情况下,它会以三种形态生存,分别是滋养体、包囊、鞭毛。
所谓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自主活动、生长和繁殖,属于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在环境安逸的条件下,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就以滋养体的形式存在水中。
但当缺水和食物时,它则会在外面产生双层的囊,将自己包裹成一个球形。
这些包囊能悬浮在空气中随风扩散。
不过,要是遇到适于生存的水,就能再脱去包囊,重新成为滋养体。
生物期:囊肿、滋养体、鞭毛虫与其他寄生虫不同,在水中它们有时长出鞭毛,有时变出不同的手足。
因此,它也属于我们中学课本上提到的变形虫的一种。
一般情况下,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会从人的鼻孔中进入人体。
当它在接触鼻腔黏膜之后,就会设法钻入与大脑连接的嗅觉神经。
顺着神经潜进用来感知气味的嗅球,并吃掉包围在嗅球表明的组织。
这时,被感染者就会失去嗅觉和味觉。
黄色部分:人的嗅球在脑中所在的位置之后,它们入侵到大脑的其它部位,会吞噬包围在中枢神经系统外面的保护层。
当人体内的细胞会派出免疫细胞来对抗感染时,患者会出现头疼、恶心、呕吐和脖子僵硬等第一临床特征。
可往往人体内的细胞很难完全消灭耐格里阿米巴原虫。
随后,它入侵至大脑深处,并且感染更多的脑组织。
尤其是感染与规划、情绪控制相关的大脑区域。
这样一来,患者出现精神错乱、出现幻觉、混乱以及痉挛第二临床特征。
但最终导致死亡的并不是脑组织的缺失,而是身体与感染抗争所带来的发炎和肿胀,导致头骨承受着极端的压力。巨大的压力会迫使大脑分解脑干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最终导致两者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大多数患者会在第二临床症状出现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至于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为何会直接钻进大脑在科学界仍是未解之谜。不少科学家推测,这种寄生虫可能是被一种叫作乙酰胆碱(ACh)的化学物质吸引。我们大脑前部的细胞会释放大量该物质。而该物质也能作为一些免疫细胞和成长神经元的磁体。
但目前仍需要找寻更多证据来验证该理论,比如寻找了“食脑虫”身上可能与乙酰胆碱相连接的受体等等。
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小而阴险。图片来源: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食脑虫”固然可怕,但科学发现它也拥有弱点。目前所知,它只能通过鼻腔粘膜侵入人体。
换言之,即便喝下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污染的水,也不会发病。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我们阻断了单一的传播途径,就能预防被感染了。
像不要脏水进入鼻腔、避免在不干净的河水、湖水等地方游泳、洗脸都是不错的方法;
比起这种容易预防的“食脑虫”,另一种棘阿米巴原虫则需要我们更加小心。
棘阿米巴原虫和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同都划为阿米巴原虫目,是单细胞低等生物。
类似地,棘阿米巴原虫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水中、甚至从鼻腔和口腔黏膜中也能分离出。
过去未发现能让人致病,年首次报道可侵入人体引起疾病
在以前,医学技术并不发达,有些奇怪的病例无法解释,其实很早以前就有阿米巴原虫寄生引起的病例,直到年,才有首次报道阿米巴原虫可以偶尔侵入人体,引发人类疾病,它们一般通过皮肤、鼻腔、眼睛等等部位入侵人体内,当阿米巴原虫进入眼睛时,能够引起“阿米巴角膜炎”,这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疾病,可在人和动物间自然传播,未及时治疗会引起失明。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曾报道一组数据,全世界至少有10%的人感染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而有4万-11万人死于感染,另外有90%的没有临床症状、10%的病例发生了侵袭性病变,而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寄生虫喜欢温热、且地区医疗发展水平较低)。发病人群多是新生儿、儿童、孕妇等免疫力低的群体为感染的重灾区。而在动物中、猪和猴是无症状的自然感染、犬和鼠是有症状感染、人和猴产生了交叉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还公布了一组数据,年-年间,美国共出现例感染病例,仅4人存活,其余均为死亡病例,致死率高达97%。
阿米巴原虫的感染病例
年,一名69岁的西雅图女性患慢性鼻窦炎,因急性发作入院,医生开了抗菌类药物进行抗菌治疗,但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无奈,她只能再次求助医生,而这次医生给出的建议是用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冲洗鼻窦,而她使用的是过滤器过滤的水冲洗,就在这中间,感染了阿米巴原虫。
一个月后,她的病情还没有好转,反而在鼻翼右侧出现红色皮疹。医院,而这次,医生认定为酒渣鼻,建议用抗生素治疗。
此后的一年中,她的病情并没有改善,还进行了三次活检,依然没有查出病因。
祸不单行,一年后,她患上了左上肢局灶性癫痫,医生对她进行了CT扫描:右侧大脑运动皮层处有一个1.5厘米的环形强化病灶。后经手术进行了活检,标本被送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病理学部门进行进一步分析。
等待结果之际,她的病情不断恶化,脑内不断出现新的多灶环形强化病变,就在危在旦夕之际,病理检查结果确认为阿米巴原虫感染,可惜的是,她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近年内,国内也有阿米巴原虫感染的病例。
年8月,深圳一家四口,丈夫何先生、妻子杨女士及两个孩子在深圳一处景区玩水,五天后,何先生出现头痛、咳嗽等症状,以为是感冒没有在意,吃了感冒药,后来,感冒症状加重,此时他还带着妻子在浙江旅游,医院治疗,未见好转。
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医生怀疑是化脓性脑膜炎,并且对其脑脊液进行化验,未等到化验结果出来,何先生出现了脑疝和瞳孔放大,转院医院,但已经晚了,终不治身亡。
最终确认,何先生感染的是“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在野外玩水时,不幸感染的。
这种阿米巴脑膜脑炎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开始有头痛、发热、呕吐等感冒症状,容易引起忽视,通常被认为是玩水引起的感冒,可迅速导致瘫痪、昏迷,最快的一周内死亡。
那如何才能预防被感染?
看完这些数据和案例,你是不是鸡皮疙瘩一身?
不要害怕,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可以避免感染。
因为阿米巴原虫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水域,特别是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野外水体水位较低,水温较高,利于阿米巴原虫增殖。
在野外水体的时候,要避免鼻子直接接触水,最好使用鼻夹。
特别要注意的是,发电厂附近的水域,水温高,是阿米巴原虫最喜欢的区域,要尽量避免进入这类水体。
一旦在接触野外水体,出现有关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骷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