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协李吉教授团队在EMBOMo

文章来源:酒渣鼻   发布时间:2021-7-26 12:48:39   点击数:
 白癜风的身心健康 http://m.39.net/pf/a_4391170.html

近日,医院皮肤科、衰老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李吉教授和谢红付教授课题组在《EMBOMolecularMedicine》(《EMBO分子医学》杂志,5年IF:10.3,即时IF:11.3)上发表了题为“ApositivefeedbackloopbetweenmTORC1andcathelicidinpromotesskininflammationinrosacea”(mTORC1-LL37正反馈调节环路促进玫瑰痤疮皮肤炎症发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mTORC1这一玫瑰痤疮的潜在治疗靶点,并初步发现局部应用雷帕霉素对玫瑰痤疮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李吉教授为论文独立通讯作者,医院皮肤科邓智利博士和17级博士研究生陈梦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医院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单位。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国内是近几年才对玫瑰痤疮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越来越重视该疾病。近年来,李吉教授和谢红付教授团队在玫瑰痤疮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国内首个玫瑰痤疮临床资料及生物样本大数据系统,并牵头制定了首个《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版》和首个《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版》。

  目前玫瑰痤疮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也无有效靶点,导致该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大多是基于临床症状的对症治疗,而该类治疗方法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治愈。因此,研究玫瑰痤疮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具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此次,李吉教授和谢红付教授课题组通过病人皮损转录组学分析发现,mTORC1信号通路在玫瑰痤疮患者和小鼠模型皮损中高度富集,鉴于mTORC1已有特异的抑制剂且已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转化应用前景,故靶定mTORC1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LL37诱导的玫瑰痤疮样小鼠模型中,表皮特异敲除或药物抑制mTORC1均可显著改善玫瑰痤疮样表型;相反,过表达mTORC1可明显促进玫瑰痤疮的发病。通过一系列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人员发现LL37能通过与Toll样受体2(TLR2)结合激活mTORC1信号,而mTORC1的激活又反过来促进了LL37的生成,以上的正反馈环路产生大量LL37,刺激NF-κB信号活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放大炎症反应,即级联瀑布效应,最终导致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此外,mTORC1-LL37形成的增强放大调节环路也可能是玫瑰痤疮难以治愈的原因。基于以上实验基础,研究人员进一步将雷帕霉素制成凝胶制剂,初步的临床试验表明,局部应用雷帕霉素对玫瑰痤疮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李吉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皮肤衰老与毛发再生、玫瑰痤疮的临床及基础转化应用研究,通过本研究首次揭示了mTORC1与表皮抗菌肽LL37形成的正反馈调控环路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

湘雅新青年新媒体工作室

文章来源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xfchina.com/jbcs/11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