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科幻春晚风言之茧爆款APP除

文章来源:酒渣鼻   发布时间:2023-3-4 10:07:08   点击数:
 

文/昼温

编者按

当代社会,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茧房,也带来了语言的茧房——热词、段子、梗、缩写,各种存在于特定圈子里的特定用语,让人们愈发难以理解彼此。这篇小说延续了昼温的语言学主题,一款爆火的社交APP悄悄进化出了独立意识,除夕夜,语言的蝴蝶振翅,即将在人类社会中掀起风暴。今天的科幻春晚有两位作者同台演出,一位是擅长语言学主题的作者昼温,一位是擅长写诗的小猫咪“宇宙毛巾”,它将在文末献上表演,带来一只猫的春节想法。

春之初,宜化茧成蝶,挣脱束缚。

我在首都机场飞奔,一手拉着登机箱,一手拉着妹妹杨枫枫。枫枫香草色的香奈尔羊绒开襟衫和鲜艳的春节氛围很配,鞋跟哒哒哒落在自己的影子上。

“快点儿,登机时间马上就结束了。”

“嗯嗯!”妹妹嘴上答应着,却还低着头处理聆风助理APP里永远没有尽头的工作消息,任由我拉着她往前跑。

好不容易到了登机口,我猛地停下来,感到妹妹瘦弱的身子骨轻轻撞在肩上。这里旅客还不少,都悠闲地坐着看手机。我按住剧烈起伏的胸口,看到登机口旁的小屏幕显示登机时间在10分钟后。奇怪,刚才收到推送时,明明看到飞机就快起飞了。我掏出手机打开聆风助理,首页提示的时间和机场一致。

大概只是之前看错了吧,毕竟人类的记忆力肯定比不上手机。我松了一口气,幸好来早了,不然就妹妹的拖延程度,俩人绝对赶不上回家的飞机。对了,妹妹呢?

枫枫蹲在充电桩旁边,已经给笔记本插上了电源。她就像一颗会跑的趋水植物,找到合适地方就会自动进入用电脑办公的状态。真是见缝插针。

“马上就登机了,不差这一会儿!”

“嗯嗯!”妹妹又说,眼睛还是没有离开屏幕。

看着她认真工作的样子,我叹了口气。

上一个春节假期,我们还是一年见不到几次面的亲戚。明明同年生人,妹妹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而我已经工作三年了。在奶奶家聚会时,小叔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你看看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还一点出息也没有。工作工作不找,给你安排进事业单位也不去。你说你到底想干啥?想上天?”

妹妹低着头不吭气。

“唉,也太不让人省心了。看看你堂姐菲菲!本科毕业就进了大公司,就是出‘聆风互动’的那个,现在都当上小领导了,可给咱杨家争光,你说是不是?”

“啊?没有没有,”埋头吃饭的我一个激灵,赶紧摆手,“我就是不爱读书才去打工的。妹妹学习那么好,有没有考虑读博呀?”

“她还是算了吧,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小叔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搁,突然来了主意,“菲菲,你能把你妹安排进聆风吗?”

“这……”刚想说北京的互联网大厂可不是什么讲关系的地方,我突然对上了妹妹的目光:又怯懦又迷茫,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我想帮帮她。

那几天,我翻了好几本妹妹的专业书,把一封信和一千元人民币放在红包里,压在她枕下:

枫枫,你想来吗?我觉得你会喜欢。

记得你不是在学语言学吗?我一直觉得互联网和语言一样,都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形式,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最原始的互联网。过去,进化赋予文明可以精细书写的手指和精确控制气流的发声系统,人们便靠共通的符号和音节把藏在心里的话表达出来,实现彼此的情感联结。现在在卫星和海底电缆的帮助下,互联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信息的加速流通造就了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语言”,你和大洋那边的人也能理解对方,为同样的故事动容,不是很酷的一件事吗?

你愿不愿意来看看,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回公司的高铁上,我收到了妹妹肯定的答复。

妹妹硕士学的是应用人类学的语言文化方向,在校成绩很好。尽管没有相关实习经历,我还是成功把她内推进了聆风科技的产品经理岗做实习生。因为亲属回避原则,我和她尽管都是PM的角色,所属的业务线差得很远,手上负责的APP也不一样。

上班的第一天,妹妹穿了一身廉价灰色西装,皱皱巴巴的,怀里紧紧抱着公司刚发的MacBook。用工卡刷开公司的大门后,她就低着头贴在我身边。我当时绝对想象不到,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杨枫枫”三个字会在这家人才济济的互联网大厂变得如雷贯耳。

“不用害怕,这里没什么规矩,穿你平常的衣服就好,”我带她转了一圈食堂和行政处,教她用茶水间的咖啡机,最后回到我的工位,“别紧张,有什么事就来这里找姐姐。”

妹妹点了点头,八字刘海儿落下来,把眼睛都遮住了。她就这样抱着电脑站在我身边,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去吧,”我轻轻抱了抱她,“你的mentor已经在等你了。”

那天晚上,妹妹很晚才下班。我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坐了一个小时,用来暖手的咖啡都冷了。11点钟,我终于接上了妹妹。打开聆风叫车APP,排队的人足足有+。我一狠心加了钱,叫了最贵的聆风专车,这才在午夜前回到了两人一起租的一居室。

刚放下包,妹妹就脸朝下倒在床上,闷闷地哭了起来。

我来不及脱外套,赶忙弯腰安抚。“怎么了?有人欺负你吗?”

妹妹摇摇头,脸埋在被单里。

“还是上班不适应?”

“我……我不想上班。”细细小小的声音从床上挤出来,这是妹妹今天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坐在床边,伸手轻柔她的短发。“我理解。社会和学校差别很大,总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我也不想上学。”妹妹又说。

那你到底想干什么,想上天?小叔的嘴脸浮现在脑海中,我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为什么?多说一点,也许姐姐能帮你。”

妹妹抬起头,眼泪和鼻涕糊在被单上,脸颊和鼻尖都红红的,声音委委屈屈。

“姐姐,你之前不是说互联网是加速信息流通、让全世界都能彼此理解的事业吗?为什么我连同事的话都听不懂。什么PRD、Fe、DAU、UGC,还有‘符合预期’‘同步’‘拉齐’‘长尾’,我一句都搞不明白,就像傻子一样。”

“还以为是什么事呢,”我笑了,坐在妹妹身边,递过一张纸巾,“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体系,你在这个环境里多工作一段时间就好了。而且啊,你还没跟研发同事沟通过吧?那些人说话才叫难懂,姐姐也经常需要他们解释呢。”

“其实道理我都知道,”妹妹擦了把眼泪,深吸一口气,起身去卫生间洗脸。

第二天,妹妹很早就起床去公司了。收拾床铺时,我在枕下摸到了妹妹留的一张明信片。

姐姐,我硕士论文的主题是“术语化的世界”。多么令人悲哀啊:小的时候,我们读百科全书、世界名著,学的词语是“宇宙”“星星”和“爱”;上了小学,世界的基础被分成了“语文”“数学”“自然”,依然覆盖了万物的绝大部分;高中文理分科,大学专业分流,硕士选定方向中的方向,博士钻研一点中的一点。马变成驹、騑、駣,云要分积、层、卷,心化为动脉、静脉、瓣膜。这就是我不想读博的原因啊,钻研的东西越来越窄,眼睛就盯着几个别人看不懂的名词。就好像,就好像我们从寰宇受到引力的影响下落,一开始星辰万物尽收眼底,后来视野里只有地球,接着山川河流扑面而来,然后是城市……最后的最后,我们就落在了一个小小的格子间里,不管是工作还是读博,只能在一个小圈子说一些旁人不懂的“术语”……信息单一造成语言茧房,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我一次听到妹妹的心声。又一个加班结束的夜晚,两个人仰面躺在床上,她看着星空,我看着她。往年家庭聚会,我只当她是还没出社会的小孩,没想到心里还装着这些。作为一个合格的“社畜”,我该劝她“接受现实、赚钱要紧”吗?可我说不出口。工作三年来,我的语言已经像她说的那样术语化了,张口闭口ROI、OKR、DAU,跟走上不同行业的亲友隔阂越来越大,甚至和父母都没法顺畅交流。妹妹还在犹豫观望,我已深深住进了茧房。

但是每一天,妹妹都会早早起来上班。两个月后,她提前转正,搬了出去。又过了几周,疫情卷土重来,北京全部互联网公司进入了居家办公模式。

我每日在小小的出租屋工作、生活,妹妹偶尔会在聆风办公上给我发消息,但是频率越来越低。那张明信片里的话仿佛是别人写就,妹妹的职级接连上升。

故乡发了很罕见的大风预警,我和妹妹还是按时赶到了爷爷奶奶家。这里年味儿还是那么浓,小婶和母亲摆了满桌饭菜,温柔的香气让我一秒回到了童年。

春晚的背景音响起来了,这是开饭的标志,亲人们围着大圆桌坐了下来。不用开口我就知道,大家的话题大概和几年前没什么区别:爷爷用难懂的方言回忆年轻时的艰苦岁月,小叔和父亲大谈国际形势,小婶则坚持要在过年期间说吉祥话——每次有人不小心摔了碗勺,她总要第一个冲上去喊“碎碎平安”。这么多年过来,如此相似的春节开始在我的记忆里混在一起,逐渐变得乏味。听者尚且如此,大家每年说一样的话,不会腻吗?

妹妹自然而然坐在我身边,推开自己的碗筷和面前的鲤鱼,把笔记本电脑摆在了年夜饭桌子上。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妹妹的办公电脑:虽然只跟了她一年,键盘上有三分之一的按键都磨透明了,外壳和触摸板有十几道深深浅浅的划痕,摄像头被不透明的胶带层层裹住,在显示器上鼓起了一个黑包。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这台电脑是妹妹无比痛恨又无法摆脱的东西。

小婶端上饺子,看到妹妹还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立刻皱起了眉头。小叔倒是一脸享受。

“哎哎哎,让孩子干吧。底下管着百十号人也不容易,大大小小是个领导,别人想春节加班,公司还觉得加班费不值当呢!”

我放下了筷子,嘴里的肉突然没了滋味。妹妹听了这话也不舒服,还是紧盯着屏幕,一个眼神也不给小叔。见没人理他,小叔更来劲了。他在杯子里满上酒,目标转向了自己的兄弟。

“大哥,这杯我得敬你!要不是你家菲菲介绍,那小丫头片子还在家里蹲!现在的孩子啊,就是该吃点苦。你看枫枫出去磨练了一年,就一年哈,哎,就混进了领导班子。咱家都是知恩图报,回头枫枫再给菲菲美言几句,她在公司也干了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你少说两句吧!”妹妹突然大声打断了小叔,全家人都愣住了,一时间房间里只剩主持人报幕声和窗外的呼呼风声。

“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翅膀硬了是吧?”小叔立刻火了,“饭也别吃了,去房间闭门思过!”

妹妹瞪着小叔,猛地站起来,木凳砸到地上发出巨响。

“不许拿电脑!”

随着妹妹摔门而去,饭桌上再次陷入寂静。不过大人们很快又聊了起来陈芝麻烂谷子,掩饰尴尬的尬聊更显尴尬。话题很快转到了聆风的王牌产品——个人助理APP,春晚正在播放它的广告。

“聆风聆风,聆听你的心声。”

这是妹妹拍板定下的Slogan。在她的领导下,“聆风助理”从公司边缘的内部产品一跃成为吞掉全部业务线的超级APP,整合了包含打车、外卖、记账、健身、社交、娱乐在内的所有功能,本土下载率直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xfchina.com/jbcs/13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