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丙午经方中医馆
讲述|本心首席中医师
从时间跨度来看:中药从神农到现在,大概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到了现在还在继续发挥作用。这说明中药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西药的历史,不过几百年。确切一些,西药真正的历史大概不超过80年。二战以后,西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自此以后,西药开始大面积使用,从城市到乡镇村诊所,都会用到西药。
但是西药生命周期短,要么是产生了耐药性,要么是产生副作用。这两点是中药和西药之间的差别,也是中药的优势。
但是今天要讲深一点。我们先说中药跟西药的应用原理,就是药物吃下去,在人体会发生什么。
首先中药历来令人好奇。包括很多学医的,甚至学中医的,对中药的原理搞不明白——为什么中药能起作用?
中药改变的是人体的一个体内环境,发挥一个整体调控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突出某一种成分的作用。这种思维模式和现代药物学研究方式差别很大。所以很多医生或者相关从业者,学过药理学、药物分析学或者人体生理学之后,惯有的思维就很难扭转过来,认为中药发挥作用,是其中单一成分和某个疾病存在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其实中药的运用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
首先常人都有心肝脾胃肾以及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虽然每个人脏腑之间的变化、大小、湿度、温度等变化完全是有差别的,但都大同小异,都在中医生理学的范畴之内。
学习中医需要熟悉基本理论,掌握使用的方法和原则。那么作为一个中医生,就基本上可以满足出诊的要求了,足够应对很多种疾病了。
所以如果一个病人来问诊,问你是哪一科,或者说治哪一些疾病。往往被这么问的时候,中医生其实挺难回答的。因为中医中药是一对多的关系,不是说一对一的关系。
因为某一种病,或者遇到的某一类疾病比较多,那对于其它类的某些疾病,两者很可能是同一个病因。中医基本不存在分科的情况。所以中医就没有办法具体告诉病人自己是治疗哪一些疾病为主。中医一直强调找病因病症,而不是治病名。
也正是因为中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反而给大家造成了一个疑惑:中医中药怎么可以治那么多病?好像什么病都能治……其实现在这些病名,大部分是医学家根据生理病理的某一个特点,然后给病取一个名。
那取这个病名是为了什么呢?一是方便医生快速找到对应药物;二是方便药厂制造生产同类型的药。而目前为止,西医已经差不多有2万个病名病种了。
如果要当一名西医,医院规陪,到主治医生,或者是主任级别等等往上升,他需要学的西医知识是没有尽头的。他需要一直都要学,因为西医病名一直在更新、在增加。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面对这么多病名,选择用药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人的记忆力有限,同时记住这么多疾病,如何用药,注意事项等等,要求一位医生记得非常清楚,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中药跟西药在使用原则上,又有了很大的优势。
「中药的副作用是
搭配不合理才会产生」
现在很多新闻报道某个研究员发现肠胃疾病的病人长期服用某个中药,发现这个药对人体的肝脏有损伤,然后得出结论就认为这个中药有副作用。殊不知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式。
而且他这种研究是将中药里面某个成分提取出来之后,再运用到病人身上大量做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发表出来。可是错误的研究方式,很难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药不是没有副作用,但存在一个前提。比如何首乌,它可以乌发。但是单纯服用何首乌就会对肾和肝有伤害。但是在合理的使用原则下,比如经过炮制,何首乌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药材,一个很好的补药,特别是上好的何首乌,药用价值更高。
所以中药的副作用更多的是搭配不合理才会产生副作用。通常我们偶尔喝点中药是不会有副作用。那作为中医师,我也要需要喝药,因为懂得药性,知道如何搭配,就根本不会担心副作用。但是西药就不一样了。
「西药的伤害在于
长期地、缓慢地损害身体,」
西药和疾病是点对点的关系,就是一类病对应一类药物,等同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糖尿病,经常用降糖药二甲双胍,那么它是怎么样去把这个糖分降掉呢?
吃进去西药的时候,都需要提供水分进行分解,这个水分就是中医里的津液。在分解西药的时候,如果器官本身水分不够的话,那么生理反馈机制就会挤压器官里面的水,比如细胞里面、细胞液里面的水分出来,这种药物代谢方式就会产生副作用。
所以病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之后,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为糖尿病这类慢性病,就是身体的缺乏津液造成的。长期吃了西药之后,就会把肾里面或者甚至细胞里面仅余的水分,一点点给慢慢地挤出来。细胞水分长期不足,器官功能也就慢慢失掉了。
所以通常长期服用慢性病药物之后,就容易发生病变,变成其他病种,原因就是人体缺津液。西药会粗暴地剥夺体内的津液,而津液在人体里面是很难补充的。
所以西药的伤害在于,它是长期地、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去损害身体,如同温水煮青蛙。这些副作用超过身体承受的临界值后,后期并发症就一起爆发出来了。
另外一类副作用就是有关过敏。牺牲免疫系统的灵敏性进行治疗——把整个免疫系统麻醉了,来阻止皮肤过敏。
一些激素类的药物,比如卤米松软膏,很多用在小孩湿疹等皮肤病上,它会大量使用、耗损身体津液,所以擦过之后见效很快。假如身体津液所剩不多,还继续用药,随着身体津液缺失越发严重,就会发现药物失效了,产生耐药性了。
所以激素类药物,对健康非常不友好。比如非典时期运用激素治疗的亚洲女性非常多,但是激素疗法给她们留下的后遗症也非常多。激素类药物大剂量用下去之后,首先就会造成器官里面大量细胞发生死亡。所以有过激素药物治疗史,中医诊断有时候就不是那么准。
就是因为这些治疗的缘故,中医师要先帮患者把损失的细胞一个个重新生长出来,但是细胞生长期间除了等足时间,目前没有办法缩短细胞生长周期。因为激素类药的后遗症是很大很大的,所以一般如湿疹,除非迫不得已,都不建议使用激素类药,否则后面的治疗就更难处理了。
所以中药跟西药,整个原理和出发点都不一样。中药秉着不破坏身体健康的大原则;而西药大部分都是以破坏性的手段治疗疾病。并且西药以破坏身体健康为代价,把症状弄没了,然后你觉得是好了,其实并不是的,这点很多人就忽略了。
长期使用西药还有家族健康隐患。西药用多了,以后的两代人、三代人乃至四代人,家族的健康就会下降。现在新生的这一代小孩体质,大大不如以前同龄的孩子,更不用说再前一辈的小孩了。对整个家族而言,西药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就选择西药时,要慎重。
但是西药并非百害无一利,在救急上面还是可取的。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中药跟西药相比,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适用原理。各自的原理是什么样的?用法是怎么样的?使用过程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对我们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才是最好的……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