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生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与其他皮疹不同,带状疱疹有一个特别的症状,那就是令人永生难忘的神经疼痛……
1
什么是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风、湿、火、毒等外邪侵犯机体,损伤经络及皮肤引起,可出现红斑、水疱和疼痛等症状,常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
带状疱疹发病前一到两周,患者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全身乏力、疲倦、食欲不振或皮肤的灼烧感、疼痛感等,此时尚未见皮疹。
发病时,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并伴有明显的阵发性神经疼痛,好发部位为前胸、后背、腹部、腰背部,也可出现于头面部及四肢。
与湿疹不同,带状疱疹的皮损多数是沿着一侧神经分布的红斑、成簇的小水疱,早期不容易破溃。而湿疹的皮损一般是双侧对称性分布,皮损为多样性,主要以红斑、丘疹、小水疱、糜烂、渗液为主。
2
中医如何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将带状疱疹分为三大类,急性期可见两大证型:肝经郁热型和脾虚湿蕴型,缓解期则为气滞血瘀型。
1
肝经郁热型:
通常偏实热证,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喜饮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苔黄厚腻等。
治疗以清肝、泻热、解毒、止痛为主要方法,常用方剂为龙肝泻肝汤。
2
脾虚郁热型:
为本虚标实证,患者通常偏脾胃虚寒,导致湿邪内困,转化为火、毒发出,可表现为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质偏淡、有齿印、舌苔白等。
治疗以健脾、利湿、解毒、止痛为主,常用方剂有柴胡舒肝散、桃红四物汤等。
3
气滞血瘀型:
多数为遗留的疼痛症状,局部皮疹从鲜红转化为暗红或变成色素沉着,阵发性疼痛或刺痛,部分体虚患者可伴有怕冷情况,舌头偏暗紫色。
此外,针对皮肤疼痛,中医也有特色疗法,如在红斑水疱期,可配合中药酊剂湿敷、神灯治疗,或通过火针、抽疱促使水疱消退、结痂。
对于后期疼痛期,针灸、刺络放血、拔罐等方法也可辅助加快疼缓解疼痛。
3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第一,生活作息要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根据气温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在春秋季病毒高发的季节,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第三,重视情志调养,保持良好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及紧张焦虑情绪。
第四,推荐50岁以上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减少感染几率。
带状疱疹疼痛难忍,止痛大法快收好~
医生名片
梁海莹
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名中医范瑞强教授师承弟子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微整形与注射学组委员
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皮肤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麻风皮肤病防治协会皮肤外科与康复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激光美容学组委员
擅长:皮肤科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如带状疱疹、痤疮、玫瑰痤疮(酒渣鼻)、皮肤癣病、银屑病、性病等。损容性疾病的医学美容激光治疗,如痤疮瘢痕痘印、面部色斑、血管性疾病、多毛症等,黄褐斑中医药综合治疗。
1
通讯员:孔抒帆
简介
《奇妙的中医》系39健康网与医院联袂打造的一档高品质中医视音频栏目,这里有精彩绝伦的医案、有神奇精妙的本草、也有简单实用的养生药膳,多位中医大师亲临坐镇,妙语连珠,趣解5000年的“中医奇妙之处“。
(本栏目由医院与39健康网共同制作)
原标题:《出现这种疱疹要当心,疼起来要人命》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