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鼻,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酒糟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红鼻头”,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志。酒糟鼻早期表现为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暗红色斑片,伴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出现鼻赘,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
临床表现:
酒渣鼻的典型症状是:鼻子潮红、表面不仅油腻而且发亮。持续存在往往会伴有瘙痒、灼热和疼痛感。早期鼻部会发生红色的小丘疹、丘疱疹和脓疱,鼻部毛细血管充血严重。肉眼可见明显树枝状的毛细血管分支,终极鼻子上会发生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凹凸不平的增生,鼻子肥厚、毛孔粗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美观。
酒渣鼻分三期,各期无明显界限,发展缓慢,常常并发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红斑期、丘疹期、鼻赘期。
1.红斑期:初起为暂时性红斑,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后或情绪激动时红斑更为明显,日久红斑持续不退,毛细血管呈树枝状扩张。
2.丘疹期:在红斑基础上,可出现丘疹或脓疱,皮损与毛囊不一致。
3.鼻赘期:病期长者,鼻部可出现多个结节,互相融合,表面凹凸不平,鼻部肥大,毛孔明显扩大,毛细血管显著扩张,纵横交错,形成鼻赘。
除皮肤表现外,眼往往受累。临床表现为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和巩膜炎,患者出现眼部干燥、异物感、流泪、畏光、视力模糊等,眼部受累症状与酒糟鼻症状严重程度无平行关系。
酒糟鼻容易与以下几种疾病混淆:
很多人以为,出现红鼻头就是酒糟鼻,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酒糟鼻要和以下皮肤病做区分鉴别,避免混淆。
1.盘状红斑狼疮:为境界清楚的鲜红或淡红斑,中央凹陷萎缩,有毛细血管扩张,毛囊角栓,表面常有黏着性钉板样鳞屑,皮损常呈蝶形分布。
2.寻常痤疮:多见于青春期男女,损害为毛囊性丘疹,用手可挤出皮脂溢出,有化脓倾向,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有黑头粉刺,鼻部常不受侵犯。
3.面部湿疹:皮损多形性,瘙痒剧烈,无毛细血管和毛囊口扩张现象,颜面以外部位也有湿疹表现。
4.脂溢性皮炎:皮损除在面部,还可在头发,为淡红色斑,其上有油腻状细碎屑,毛细血管扩张少见。
中医解说酒糟鼻病因:
中医认为酒糟鼻多与肺胃积热,毒热蕴结,血热亢盛,气血瘀滞,肝郁气滞等原因有关。酒糟鼻病机为肺胃积热上蒸,或因嗜酒,或喜食肥甘厚味,助升胃火、肺胃积热、熏蒸颜面,而生红斑、丘疹、脓疱。再饮风寒外束、气血淤滞,而形成鼻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肺经积热:肺开窍于鼻,感受外邪,郁而化热,热与血相搏,毒热外发肌肤,蒸于肺窍而发为本病。
治疗方:凉血四物汤
组成: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黄连、黄栀子、黄芩、黄柏。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治则:多用于治疗热毒蕴肤型酒渣鼻,临床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2、脾胃积热:脾胃素有积热,或素嗜饮酒,过食辛辣之品,故生热化火,胃火循经熏蒸,则络脉充盈,鼻部出现潮红。
治疗方:枇杷清肺饮
组成:枇杷叶、桑白皮、黄芩、赤芍、知母、黄连、甘草、生地黄、生石膏
功效:清泄肺胃积热
用途:多用于治疗肺胃热盛型酒渣鼻,临床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3、寒凝血瘀:湿热积于胃,蒸于肺,复遇风寒之邪客于皮肤,或以冷水洗面,寒主收引,以致瘀血凝结,鼻部先红后紫,久则变为黯红。
治疗方: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麝香、生姜、大枣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
用途:多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酒渣鼻,临床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酒糟鼻如何预防:
治疗: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易复发,在早期如红斑期和丘疹脓疱期能及时治疗,可以治愈,若失治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鼻赘期,则治疗较为困难,可留下继发性疤痕。
预防:酒渣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寻找致病原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食物,少饮浓茶,饮食宜清淡。平时洗脸水温适宜,避免过冷过热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
你好,有问题请直接加老药铺的个人qq/,随时在线咨询。
更多详情请扫码咨询长按左侧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白癜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