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暗越早。
斜阳一跳就躲到了屋檐后,四周突然就黑了。
昨天还是冰雨,今夜北风更紧。
远处降雪了吧。
寒夜里,有屋内,中间一座小小的火炉,炉膛里的炭火烧得通红。一人把新酿的米酒端出。酒还未经过滤,表面还漂浮着些许的酒渣,颜色微绿,细小如蚁。
白居易问刘十九: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屋外大雪降至,屋内暖烘烘的火炉旁,两人品着新酿的小酒。
一盏酒一炉火一夜雪一对人。
温酒驱寒意。
冬季一进补,春天可打虎。冬季是进补之季,药酒是寒冷季节里的进补良方。药酒其实就是酒与药物配合,可助药力,防病健身。夏季喝会很“热”,冬季是喝药酒的最佳时节。
一份药酒,最为重要的是酒。中国人的传统里,酒能溶进一切,包括把上好的滋补药材都融化进酒精里,变成一杯复杂的情谊。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酒,百药之长。”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众多的传统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他药物的效果。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说“酒以治疾”。
古人酿酒的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物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充分利用。
殷商时期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用黑黍为原料加入郁金香草酿制而成。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的配方。其中既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
唐?孙思邈的《千金方》,宋元时期的《太平惠方》、《济生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中运用药酒治病的范围已涉及到内、外、妇、五官等多科疾病。
在清代,养生保健药酒较为盛行,尤其是宫廷补益药酒空前兴旺发达。例如,乾隆皇帝经常饮用的益寿药酒“松龄太平春酒”。
中国配制的药酒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常见的药酒有:五加皮酒、人参酒、灵芝酒、五味子酒、三蛇酒、虎骨酒、竹叶青酒等。
喝药酒是件很讲究的事情。酒本身就是药,加入中药后,二者相互促进,药借酒势,酒助药力,作用放大,既可治病又可养生,适用范围显著扩大。但药酒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它禁忌的方面。适量饮用益处大,过度饮酒则有危害。因此,应当有节制地饮酒和注意各种禁忌。
忌酒的人群,不管药酒的功效有多么诱人,不要饮用药酒。记住,药酒首先是酒!
药酒是益补之物,它包含了酒的功效及药材本身的作用。因此,药酒有药性,一定要对路才能喝。大胖子如果喝多了含人参的补酒,可能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口干便秘的人多服了含鹿茸的补酒可造成发热、烦躁甚至鼻出血等。
优质药酒的特点是:以优质白酒为基酒,以名贵药材配制或浸泡,酒液清亮透澈,无杂质,药香、酒香和谐醇厚,回味无穷,对治疗疾病有辅助功效。药酒品种繁多,功效各异,既有滋补功能,又有医疗效用。因为选用的酒不同,所以酒的度数也有高低。
很多人有在家庭中自配药酒的习惯。自制酒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家庭制作的药酒配方。并不是所有药酒方都适宜家庭制作,例如,有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需经炮制后才能使用,如果对药性、剂量不甚清楚,又不懂得药酒配制常识,则需要请教中医师,切忌盲目配制饮用药酒。
原标题:《药酒,是药?是酒?》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