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类,除去相对健康的平和体质外,还有另外八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体质类型: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
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又叫做“平和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平和体质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平和质所占人群比例,约为32.75%,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平和体质的人较少患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种体质的人大都正气充足,抵抗力强,耐受寒热干湿,环境适应力强,不易受外邪侵袭。但是,身强体健之人往往不注意自身的保护,反而因为疏忽而受伤患病。季节更替,应适时增减衣被,祛暑避寒,防止一些外感性的疾病,如伤风感冒、中暑、冻伤等。在疫病流行的时候,应当加强自我防护,斩断传染途径。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比较相近,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虚性体质。阳虚体质以热量不够,阳气虚,缺乏温煦,畏寒怕冷为主。气虚体质也有阳虚体质的这些倾向,但它最主要是反映在脏腑功能的低下。气虚体质的人相对五脏来说,肺脏功能和脾脏功能弱。
气的不足常体现在懒言少语、疲乏神倦、肌肉松软、情绪不稳定、善惊易恐等。外貌可见面色萎黄或淡白、易出汗、舌淡胖嫩、舌边有齿痕、步态缓慢,会有头晕、健忘、自汗、乏力、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心悸、嗜睡、气短、胸闷、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睡时流涎、目露白睛、出血不易止等症状特点。这都是由于气的不足致使全身各脏腑的机能减弱,达不到正常生理要求。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是指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的证候,常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头发、皮肤干枯,舌干红、少苔,甚至光滑无苔,多因燥热之邪外侵、过食温燥之品、忧思过度、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
阴虚体质的人以虚火炎于外,而阴液亏于内为主,常见面色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脉象细数等症。心阴虚则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易生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或更年期综合征。肝阴虚可致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两胁隐隐灼痛,应当预防慢性胆囊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血压。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
阳气虚损,寒从中生,病理产物得不到代谢,脏腑机能易受损害。心阳虚衰可导致心脏搏动无力、心脏自身滋养障碍、面色苍白、唇舌苍白、头晕目眩,甚则可有胸闷、心绞痛,心脏搏动过缓,易得冠心病、低血压等疾病。胃阳虚可体现为腹中冷痛(得温则减)、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厌食,易得胃溃疡。
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内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内阻的体质,常表现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多因七情不畅,年老体虚、久病未愈等病因而发病,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或血液循环受阻可导致多种不适症状,血瘀体质常表现为面色晦暗、黑眼圈、皮肤干燥、脱屑、有暗斑,指甲干枯脱屑,头发干燥、分叉、打结,影响女性美容。气滞血瘀还可以有情志方面的改变,如烦躁易怒等,另外女子可有经前乳房胀痛、腹部刺痛,易得单纯性肥胖、黄褐斑、雀斑、甲错,女子脏躁、经前期综合征等。
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特”指的是什么?就是特殊禀赋。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
特禀体质表现的症状多种多样:皮肤瘙痒、脱屑、发红、灼痛、溃破、疮疡疖肿、荨麻疹,以及咽痒、目涩难睁、紫癜,甚至出现呼吸窘迫、心动过速、哮喘、昏厥等急危重症状,易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疾病等。造成儿童过敏体质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可能是因为儿童皮肤比较娇嫩,风吹或被目光暴晒都可引起过敏。另外,适当注意小儿是否吃母乳。如果吃母乳,母亲饮食不注意,吃了鱼虾可以通过母乳引起小儿过敏。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脏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痰湿体质由于先天遗传,后天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导致水液内停,脾气无力运化聚集生痰,而痰湿相混,黏腻难解,又无处不到,所留之处均会阻碍各脏腑的功能,从而变生多种不适和疾病。痰湿留于肺,则阻碍肺气的宣发肃降,造成咳嗽痰多、喉中痰鸣、打鼾、喘促,甚则睡眠时呼吸暂停等症状,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咳嗽。
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湿热体质多是由于先天遗传、后天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久居湿地,或劳倦过度而导致的体内火热内蕴、痰湿停滞脏腑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湿热留于脾胃,可有口臭、体昧重、肥胖、牙龈出血、嗜食冷饮、善饥易饱、口唇周围起痤疮、粉刺等症状,易得痤疮、酒渣鼻、毛囊炎、湿疹、体癣、牙疳、牙龈炎等疾病。湿热留于肝胆,则有口苦、易怒、两胁胀痛等症状,易得脂肪肝。
气郁体质
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且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
常见症状可表现为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胀闷或疼痛,疼痛特点多为胀痛、窜痛、攻痛,症状时轻时重,位置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常善太息,郁郁寡欢,自言自语,或喜悲伤欲哭,或易激动恼怒,行为偏执。肝气郁结可导致情志方面的改变,可有性格抑郁,或偏激暴怒,或默默寡语,或精神紧张压抑。
『扫扫加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