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收到一位酒渣鼻患者妈妈的求助信,说孩子大学毕业,因为患酒渣鼻,到处求治,中西药及激光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孩子的心里,而今孩子大学毕业了,却不肯出门,闭门在家,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我为此安慰这位母亲,其实酒渣鼻是可以治愈的,只是时间要长一点,关键是要给孩子心理辅导,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从酒渣鼻的阴霾中走出了,积极配合治疗,才有望治愈。
认识“酒渣鼻”君
酒渣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以颜面中央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脓疱及皮赘为临床特征。常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女:男为3:1,特别是绝经期的女性更为常见。病因仍不清楚,一般认为发病与遗传素质、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毛囊螨虫感染及环境冷热刺激有关。
本病属中医国家标准病名的“酒渣鼻”。中医认为酒渣鼻病位在肺胃;病机本质是肺胃积热;多见于素体肺胃积热之人,尤其嗜酒之人,当积热上蒸,外遇风寒,寒凝血瘀,复感虫毒,日久而成酒渣鼻。
发挥中医辨证治疗特色
1.肺胃积热
主症:口鼻周围皮肤潮红,散在红色丘疹,压之色退,伴油脂分泌多及轻度毛细血管扩张,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泄肺胃。
方药: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
枇杷叶10g、桑白皮10g、黄芩12g、生地12g、桔梗6g、菊花6g、白花蛇舌草20g、当归9g、白芷9g、生甘草6g。
2.热毒炽盛
主症:鼻、面颊、前额部红斑的基础上伴红色丘疹和脓疱,灼热肿胀,微痒,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凉血清热,活血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凉血五花汤(《外台秘要》、《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黄连6g,黄柏6g、黄芩6g、栀子6g、玫瑰花9g、鸡冠花9g、生槐花9g、凌霄花9g、金银花9g、生甘草3g。
3.血瘀凝结
主症:鼻部皮肤异常增殖,毛孔开大,状似橘皮,色多紫暗,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药:凉血四物汤合通窍活血汤(《医宗金鉴》、《医林改错》)
当归9g、生地15g、白芍9g、黄芩10g、红花12g、赤芍6g、陈皮6g、川芎6g、桃仁12g、生姜3片、大枣5枚、生甘草3g。
名医经验
1.赵炳南老中医经验
赵炳南老中医之凉血五花汤,具有清热凉血功效。适用于酒渣鼻。药用玫瑰花、鸡冠花各12g,生槐花15g,金银花20g,凌霄花12g。每日1剂,水煎内服。
2.管汾老中医经验
管汾认为酒渣鼻多发生于中年人,以男性为多。可因长期烟酒引起,亦有无饮酒习惯考,辨证,当分析以热为主,或以瘀为主,一般早期表现以血热为明显,而晚期则以血瘀为著,故治疗时亦应有所侧重,若与情志波动、月经不调等有关者,尚须结合病情,辅以养心安神、调摄冲任等治则,以增其效。此外,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之类,并保持大便通畅等。
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处方组成: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6g,日三次。
2.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处方组成: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
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等。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用法用量:口服,6g,日二次
3.丹参酮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处方组成:丹参酮。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抗菌消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4次。
特色治疗:纳米微针、刺络放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