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印度的第一天,两个印度人就为了我在路上打了一架,来到印度的第一晚,一杯饮料加冰就让我跑了三次厕所。
印度初体验
国内坐了6个多小时的飞机终于来到新德里的机场,从机场到市区有很多选择,可以坐机场大巴,也可以打的,我选择坐机场到市区的地铁,价格实惠又不用考虑堵车的问题。
比起火车公交来说,地铁车厢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车厢里很明亮干净,可以免费充电,每列车在驾驶室的后面设置一节女性专用车厢。
出了地铁口发现眼前的景象就是印象中的印度了,路上的汽车,三轮车,行人堵在一起,感觉车身旁边就贴着另一辆车,我注意到很多车并没有装后视镜,以他们的路况装了后视镜估计没多久就撞没了。
抬头看到电线杆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线,很多人私拉电线,把公用的线路拉到自己家里,乱七八糟的布线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也增加了公共用电负荷,导致经常大面积停电。
走在巷子里突然有人围上来伸手要钱,我正犹豫不定的时候,一个印度男人出现推开其中一个要钱的男人,两人在路上起了争执,我趁乱赶紧快步离开。
加速离开巷子出了一身汗,看到很多人在一家店排队买芒果汁,3元一杯,一个大不锈钢桶里满满的冰块浸在芒果汁里,看着他们咕咚咕咚一下子喝完很解渴的样子,我没忍住买了一杯,哪里料到晚上上厕所拉了三次,就这样我的第一天印度之行就在肚子咕噜咕噜声中过去了。
印度的空气味道重
在印度的路上走,始终闻到空气中有一股异味,夏天在烈日的暴晒下尤其呛人,各种臭味交织在一起。
印度的马路上很少看到垃圾桶,人们的习惯就是到处扔垃圾,一个地方有一袋垃圾,到第二天就会发现那个地方的垃圾就堆成小山丘了,没有人及时地处理回收垃圾,各种食物残渣,生活垃圾在高温下发酵变质,散发出恶臭的气味。
印度的街上牛比垃圾桶还要多,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牛睡在马路中央,当地人对牛非常崇敬,不会去赶走在路上休息的牛,还有人会专门给牛喂食。牛走过休息的地方就会留下牛粪牛尿,太阳一晒腥臭味弥漫开来。不会有人去清理,他们看来踩到牛粪还寓意着会有好运降临。
印度的公共厕所是完全开放式的,就在道路的角落处用砖块砌成几个隔间,没有墙壁和屋顶遮挡,也没有下水道用来排放排泄物,人们的粪便就积在茅坑里,无人打扫导致臭气熏天,召来大量的蚊蝇叮咬,然后蚊蝇又飞到周围摊贩的食材上面,细菌就容易传播蔓延。
印度喝饮料加冰块
印度的夏天实在是热得受不了,当地人喝饮料习惯加冰,观察发现他们自制的饮料在加工过程中就会加入冰块。
当地人夏天喜欢喝芦荟汁,把洗过的芦荟用刀片刮下里面的芦荟肉,放入不锈钢桶里,加入冰块,再放入各种香料,然后拿出一个类似于刷马桶的刷子在桶里搅拌,经过一番翻江倒海,冰块变成碎冰沙,和芦荟以及各种香料混在一起成为解渴的冰镇芦荟汁。
印度冰镇饮料也很受欢迎,小贩拿出大块的冰块,把冰块塞到废弃的轮胎里面,用棍子敲打轮胎把冰块敲碎,往大桶里倒入碎成小块的冰块,加入牛奶和彩色的饮料搅拌一下,有顾客买就用勺子舀出来装到杯子里。
冰块看上去晶莹剔透,可是很多小贩用的冰块实际上就是恒河水制成的,冰融化后就是在喝恒河水,想想恒河水面漂浮的垃圾,受到严重污染的水质,如果不是从小生活在那的当地人,喝下去不拉肚子简直是奇迹了。
印度的出行
前面提到的地铁是我在印度乘坐交通感受最好的出行方式,没有传统印象中的拥挤和混乱,也不存在挂票的可能。
印度的火车和公交车的车门一般是开着的,因为很多人会挂在门口,现在火车挂在车门和坐在车顶上的情况已经大有改观,不少地方禁止卖挂票。
现在印度有很多火车设有一节女性车厢,定员是60人,实际上一个卧铺的位置挤四五个人很常见,人数大大超过定员标准。
不过火车晚点的老毛病还是依旧,印度的火车晚点不是以分钟,也不是以小时,而是以天来计算,他们的火车站里座位又很少,大部分人等车习惯就地坐着或者躺着,遇到晚点基本就是睡在火车站里。
公交车扒车门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有时候到了站点公交车并不停车,只是降低车速,上下车的人就跳上或者跳下车,有的车顶放行李的地方坐满了乘客,给人一副敞篷双层观光巴士的即视感。
在几个大城市里,出租车比较多,为了方便女性,还有专门的女性出租车服务,车身涂成粉色,全部由女性司机来开车,数量有限在路上很难见到。
印度的出租车车龄比较久,很多没有安装空调,他们习惯开窗,即便遇到有空调的出租车,要司机开空调还要额外收费。在路边能看到司机在休息时就把车门打开躺在座位上睡觉。
印度人最常坐的是嘟嘟车,就是三轮车,当地人没有超载的概念,一辆小三轮竟然能挤进10个人,嘟嘟车开的时候尾气排放出的味道很重,司机开起来又快,在凹凸不平的路上颠得让人受不了。
印度人的生活习惯
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印度人嘴里叼着一根树枝在咀嚼,这是他们在清洁牙齿,在牙刷和牙膏没有引进入印度前,当地人普遍用树枝刷牙,这种树枝末端纤维比较细,适合清洁牙缝,而且带有清香味,咀嚼后口腔比较清新,很多人现在还保留用树枝刷牙的习惯。
印度人习惯用右手吃饭,在吃饭前会给每个人端上一碗放着柠檬的水,这碗水不是喝的而是用来洗手的,饭后会端上一盆小茴香和白糖,用右手抓取放入口中咀嚼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印度人搬东西习惯用头来顶,在码头的搬运工头顶一筐筐的货物上上下下,如履平地,小贩头顶着水果蔬菜在街上叫卖,家庭妇女头顶着购物归来的生活用品在人群里穿梭。
印度人习惯用报纸来包装食物,路边的摊贩很多就用报纸把东西包好递给顾客,报纸的纸张质量比较差,又有油墨和灰尘,卫生状况堪忧,而且他们为了让顾客看到包装外面干净,会把表面较脏的一面朝里接触食物。
印度人出门习惯不穿内裤,以前没有公共厕所,一般就找没人的地方解决,为了方便形成不穿内裤的习惯,现在有公共厕所,却是露天的,还是有很多人不穿内裤。女性则白天尽量少喝水,憋到天黑后再出来上公共厕所。
印度人家庭用水条件有限,大部分人的居住环境没有地方洗澡,她们养成了室外洗澡的习惯,无论男女老少,住城里的在公共打水处排队取水洗澡,住乡村的在河边结伴洗澡,男人光着膀子,女人围着花花绿绿的浴巾,没有人会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她们。
印度人有佩戴首饰的习惯,不管经济条件怎么样,或多或少在身上会佩戴首饰,尤其是金饰品,印度的金饰很多不是24K的,但是对于她们来说20K,18K也属于高消费,可以说一家人的财富就体现在佩戴的首饰上。
印度不少男人有打耳洞的习惯,已婚的男女一般会带着金耳环,已婚女性还会戴着鼻环和脚链,但是传统的脚链只能用银制作,不可以用金子制作。
印度的物价并不低
印度80%的男性和90%的女性每个月的工资折合不到元人民币,平均每个人每个月的生活支出大概是元,乍看起来一个人的收入可以给两个人用,但是不要忘记印度往往一个家庭不只是两个人,而且一般女人是不工作的,只有男人的工资要养几口人,实际上很多人的开支低于元,在印度有万人每月的支出不到元,属于穷人中的穷人。
对于每个月元收入的人来说,印度物价并不低,大米一斤2元,一斤油7元,一瓶可乐5.5元。
一斤土豆3元,一斤黄瓜3.5元,一斤洋葱4元,一个鸡蛋8毛,一斤鸡肉15元,一斤猪肉16元。
路边的一杯果汁3元,一份咖喱饭5元,快餐店里套餐20元左右,干净一点的餐馆吃盘羊肉50元以上。
新德里租套单间的公寓元一个月,三卧室的公寓元一个月,市中心的房价超过10元一平。
印度人的节日
印度人每12年过一次大壶节,每6年举行一次半礼,每3年举行一次小礼,每次节庆持续数周到数月之久,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会跳进恒河里,不分男女一起沐浴,他们认为恒河水能带给自己好运。
印度人在庆祝洒红节时,人们涌上街头,脸上涂满油彩,手上捧着彩色的粉末相互泼洒表示祝福,每个人的衣服和身上都是五彩缤纷的,不过要小心在热闹的氛围下,女性容易被男性趁乱占便宜。
在每年的3月,印度的女人迎来一年一度的打男人节,在这天男人们会跪在地上,双手举着盾牌任由女人用棍棒敲打,对于平时地位低的印度女性来说是翻身做主的一天,男人们不能还手,只能笑嘻嘻地接受。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每年还会举行扔牛粪节,大街小巷挤满了人,大家在堆成小山一样的牛粪饼里捡起牛粪互相扔,不少人在脸上还会涂满牛粪,他们认为牛粪会给彼此带来吉祥和运气,真是一个很有味道的节日。
印度的富人区
来到印度才知道,印度的富人区和贫民区近在咫尺又那么遥不可及,在贫民区搭建的简易棚可以看到富人区的高楼大厦,那里见到的简直是另一个印度。
一尘不染的街道,整洁干净的环境,马路边没有露天的厕所,也看不到牛羊在街头散步,街道两旁的绿化郁郁葱葱,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在商场酒店门口等候的嘟嘟车排着队,司机穿着统一的服装,每辆车都安装打表的机器,不会随意开价。
小区里一栋栋独立的别墅都有几层楼高,家家户户都有几辆车,这里生活的人们穿着讲究,披金戴银,公园的大草坪上看到很多小孩穿着干净的衣服在玩耍,读书上好的学校,医院,购物上高级商场。
到了夜晚,霓虹闪烁,豪车遍地,丰富的夜生活让人欲罢不能,穿着时尚光鲜的人们出入各大休闲场所,很难想象夜夜笙歌的不远处很多人在饥饿线上挣扎。
来到印度才知道的事情
印度的火车经常晚点,但是印度有一群送盒饭的人几乎不晚点,他们称为达巴瓦拉,每天从家庭主妇的手中接过盒饭送到在外工作的男人吃,吃完后再把饭盒送回到主妇手里。
在印度理发需要足够的勇气,当地不少理发师理发时在顾客的头上就烧上一把火直接烫发,真是大开眼界。
在印度人们收集牛粪,把牛粪和干草混在一起晒干,作为燃料烧饭使用,去当地人家里做客送牛粪饼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印度男人家里有厕所,娶老婆不用愁。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