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医院皮肤科许多患者听说到这病名,这名字还好听。
从“过敏皮肤”到“敏感皮肤”,从“面部皮炎”到“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从“酒渣鼻”到“玫瑰痤疮”,很多概念上的模糊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处理上的混乱,医院“包装“”的条件。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玫瑰痤疮疾病认识越来越深入,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发现,这些“过敏皮肤”、“敏感皮肤”、“面部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很多符合玫瑰痤疮的特点和范畴,传统的酒渣鼻概念已经远远不能覆盖玫瑰痤疮,处理上也应该符合玫瑰痤疮的处置原则。为此,我们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就“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这一主题发表相关的意见,目的是强化我国各级医生对玫瑰痤疮的理解。
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郝飞宋志强
作者单位:医院皮肤科
第一作者:郝飞单位:医院皮肤科
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等,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鼻赘。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迁延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病主要见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特别是在部分教科书及专著中对本病的描述还停留在传统的“酒渣鼻”的概念,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现象较为普遍,处置也不合理。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十分必要。
一、准确把握玫瑰痤疮的定义
玫瑰痤疮被认为是一个综合征或谱性疾病,基本类型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传统概念的酒渣鼻可能仅覆盖肥大增生型这一部分,所以通常将玫瑰痤疮等同于酒渣鼻的概念是欠准确的[2]。
玫瑰痤疮的概念还需与发生在面部的其他疾病或状况区别开来,特别是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和敏感皮肤。激素依赖性皮炎和玫瑰痤疮特别是丘疹脓疱型在症状上很相似,而外用激素又是玫瑰痤疮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国内临床上常将外用激素后面部出现的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归于激素依赖性皮炎,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很多患者并非对外用激素存在依赖性,更多的是激素诱导的玫瑰痤疮[3]。敏感皮肤在临床上也常用于本病的描述,显然也不合适,这是许多疾病或皮肤亚健康导致的一种状况[4]。
二、深入理解玫瑰痤疮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玫瑰痤疮可能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以免疫异常激活和血管异常为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不同个体存在不同病因,不同类型的玫瑰痤疮病因也存在较大差异。
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异常激活及神经血管调节失衡是玫瑰痤疮发病的基础。最令人信服的病理生理环节是抗菌肽的异常表达、蛋白酶活性增加、神经肽的大量产生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channels)激活等,但至今为止没有一种机制可完全解释全部类型的发病。白细胞介素37(IL?37)和丝氨酸蛋白酶激肽释放相关酶5表达增加被认为是玫瑰痤疮先天免疫激活的重要证据。Toll样受体2可以增强丝氨酸蛋白酶激肽释放相关酶5表达,也是连接神经刺激与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分。内质网应激是玫瑰痤疮发病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几乎所有的触发因素均可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IL?37,促进炎症因子趋化、血管生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尽管先天免疫是炎症形成的重要机制,但获得性免疫也可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在这个4型中均显著上调,但获得性免疫相关表达基因上调在丘疹脓疱型和鼻赘型更为显著[5]。
微生物在发病中的作用一直有争议。包括幽门螺杆菌、毛囊蠕形螨、寄生在蠕形螨体内的芽孢杆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均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生,其中蠕形螨最受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鍝噷濂?鍝噷鐧界櫆椋庡尰闄㈡瘮杈冨ソ